局中有局・家外有家:人物專訪—文善
《逆向誘拐》曾於今年十月尾在多倫多的「 Project SPOTLIGHT Mini Film Festival」中,透過口述電影和特製眼鏡,上映予視障人士觀賞。通過該活動,我們有幸邀請到電影的原著小說作者進行一場訪談。 ------------------------------------------------------------------------------ 很多人都沉迷於偵探小說,但若看到面前這滿腔狂熱的女生,都會自愧不如。
『設計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沒有人會給予比這更高的評價。這句說話,來自作家—文善。
95年移居加拿大的她,仍然以自己作為香港人而感到自豪,也從沒有讓文化差異影響她的華語創作之夢。2013年,文善憑著《逆向誘拐》一書,奪得第三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首獎,其同名電影亦現正於香港上映。作為原著作者,文善在電影的製作過程中一直和團隊保持溝通。她認為推理類型的作品在港產片中為數不多,其中一個原因是此類型要濃縮為電影,很容易出現邏輯上的漏洞。然而,編導不但能保留原著大綱,還能加入社會議題,這也讓她很佩服。
『有時候影像表達到的文字表達不到,但相反亦然。這是兩個不同的欣賞角度。』
電影英文片名「Napping Kid」有兩個含意,其一是「kidnapping」(綁架)的倒寫,難免給人一種嬉皮的感覺;其二是要諷刺香港人是沉睡中的小孩,務要籍此喚醒觀眾,勿再當沉迷的羔羊。這部電影表現了生活情懷、社會批判;原著小說則更著重於推理解迷,牽涉更多現代金融概念和線索,犯罪動機也與電影中不相同。憑著原著小說,文善能夠勇奪國際知名的推理大獎,可想而知,當中的設計佈局有多精心和複雜。
文善是一名全職會計師,工作與興趣兼顧起來,就要犧牲假日的時間,留在家中寫作。同在寫作領域上,文善考慮到編輯校對的難處,所以雖說是業餘寫作,她也是一絲不苟。她的創作之路也並非一帆風順,縱然自小對「福爾摩斯」和「金田一」等名著倒背如流,她初期的創作也只是局限於模仿。
『這是一個所有人都會經歷的事,要自己慢慢長大成熟,找到自己的格局和自己想說的東西。』
她形容自己的作品中,每一條線索都很有藝術性,所以解謎總能帶給讀者很大的樂趣,但她更希望能帶給他們一些反思:『小說很長,要慢慢琢磨;我會從中帶出一些社會議題,但會故意留白,讓讀者有更多的思考空間。』這也是文學存在的價值。
文善感嘆現今的閱讀文化沒落,實體書與其他媒體競爭之下總是處於下風,以致很多書店被迫倒閉。『其實現代人不是不看文字,他們每天瀏覽社交網站看文章和評論,字數不遜色於小說;但他們就是沒有耐性去看完一本書。』影片容易吸睛,但有些文學是不能影像化的,閱讀的樂趣更是無法相比。雖然現在流行網絡小說,但她還是認為實體書更有價值。
最後聊到年輕一代,她形容現今加拿大的第二代華人對於自己不會中文感到驕傲,這令她非常費解。她指身邊其他族裔的朋友都會保留自己的語言,因此根本無必要否認自己的文化來融入社會。『我不會抹殺自己香港人的背景,因為有些東西只因我有這身份才能寫到。』由此可見文善對於加拿大和香港社區同樣關心。電影《逆向誘拐》中,其中一個議題正是時代分歧。她笑說每個年代都有自己的問題,只是近年資訊科技進步太快,令兩代人之間的差別太大。尤其是在溝通方面,當上一代剛從沒有電郵的世界過渡過來,下一代已習慣視像會議,自然會發生摩擦。話雖如此,但文善指:『未來又會有未來的發展,到時候又是個新的世界。』
作品受到電影界的青睞,是對作家莫大的肯定,這個推理小說的獎項確是實至名歸。大家若考試後回港,不妨與家人一起到戲院欣賞《逆向誘拐》這齣電影,也可順便買下原著,享受解謎的快感。短短半小時的談話,便足見文善對這個社會和時代的洞見。無論身處哪裡,我們都不該忘記自己的家;支持本土製作,這是作為香港人的驕傲。
文:華 圖:LYC﹑核突猴
![](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256a8f_4f87f07432e440c79e6aef49c1a17061~mv2_d_2048_1365_s_2.jpg/v1/fill/w_980,h_653,al_c,q_85,usm_0.66_1.00_0.01,enc_auto/256a8f_4f87f07432e440c79e6aef49c1a17061~mv2_d_2048_1365_s_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