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宋:遺失的日常
「下一站旺角,乘客可以轉成荃灣線﹒﹒﹒」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最熟悉的車站。
香港的地鐵以範圍廣﹑速度快而聞名,緊繫著人們的日與夜。見證著一列列車廂匆匆而過,地鐵的方便造亦就了香港人對急速生活節奏的追求。對香港人來說,地鐵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它從沒有改變,也不需要改變。
複雜卻清晰的路線圖﹑光鮮的單色牆身﹑山大的電動門隔開飛快的列車和靜待的人們——這是我們對地鐵月台的印象。自己經常進進出出,所以抱著一絲好奇稍微翻查了記載,發現月台牆上的站名所用的字體原來也大有來頭。
這種字體叫作「地鐵宋」,是由資深字體設計師柯熾堅先生專門為地鐵這種高速的交通工具所設計。其特色在於字面大﹑筆劃清晰,讓乘客在列車快速移動時仍能清楚看見月台裡的文字。「地鐵宋」自地鐵通車起就被廣泛使用於月台各種地方,如告示牌、站名、路線圖等,直至後來與鐵路公司合併(兩鐵合併),「地鐵宋」才逐漸被其他字體取替。如今,只有在月台牆上和少數車站的出入口處能捕捉到它們的身影。「地鐵宋」適合高速交通;港人生活節奏快,所以要看「地鐵宋」。
一五至一六年間,港鐵新設了西營盤站和黃埔站,然而新站的月台站名卻沒再採用「地鐵宋」,而是使用其他現成字體代替。說來慚愧,自小乘搭地鐵上下課,與地鐵算是個老相識,近日竟才首次認識「地鐵宋」這位「老朋友」,也竟才首次意識到這位「老朋友」原來在逐漸隱沒。新站開放時,不少港人特地前往試搭,大讚港鐵方便快捷如常。我不禁想,「地鐵宋」自通車以來便留守在月台裡,和地鐵一起見證了港人匆匆忙忙的生活,但我們真的有看見過「地鐵宋」的褪色嗎?走過地鐵新站時,又有否感到過違和?在我們走過習以為常的日常時,地鐵真的沒有改變嗎?或許,對港人來說,地鐵是他們的日常,速度仍在,方便仍舊,地鐵真的沒有改變,但地鐵宋卻在最顯眼的月台站名上,悄悄地隱沒。
「請勿靠近車門﹒﹒﹒」
在TTC的月台,我想起了港鐵的廣播聲。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車站,或許我們會覺得它是我們的日常,不需要被改變,但也就在這份對日常的麻木和不為意中,有些東西正在不動聲色地成為一份遺失的日常。
文:Camus 圖:靚女、胡桃
![](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256a8f_27b54e2dd3054b5097f571d4cb3cd279~mv2.jpg/v1/fill/w_980,h_590,al_c,q_85,usm_0.66_1.00_0.01,enc_auto/256a8f_27b54e2dd3054b5097f571d4cb3cd279~mv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