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陌生的熟悉感

  • Jan 18, 2019
  • 2 min read

上回提到déjà vu,這回談一下它的相反 – jamais vu。簡單而言,它是指一個人經歷過某件事情或認得某樣東西,卻突然對此感到陌生,甚至聯繫不了任何有關的記憶。相比起déjà vu,jamais vu 確實比較少見,但它並不只是神經科患者的症狀。2006年,一名科學家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要求92個參加者在一分鐘內寫出三十個 ‘door’ 字。事後,有68%的人表示對此字的串法感到懷疑,甚至質疑自己是否在拼寫另外一個字,或者覺得這字根本不存在。這個發現導致科學家對大腦疲乏(brain fatigue)又有進一步的研究。

現實中會發生這種交錯的幻覺嗎?一段回憶在腦海中不斷重播,直到一刻它已經不再顯得真實了,反而像是自己百無聊賴中虛構出來的。在艱難的日子中依靠著美好的回憶渡日,這本來已經很可悲。片段的數量有限,殊不知播放的次數也有限,這樣一來,不但大腦疲乏,心也累了。

這樣說好像很懸很虛。最近有一位朋友的父親去世,讓我想起自己的外公。外公去世那年,我十一歲,尚算懂事又不太成熟。畢竟是他撫養長大的,回憶片段當然有不少:捉象棋、寫『大字』、唱懷舊金曲,還有我躲避他責打的時候。可是這一切回憶都已經被濫用了,又或者被沖淡了,顯得很不真實,甚至我都無法相信曾經有發生過這樣的事。記憶被沖淡我理解,這是人類生理的軟弱;可是當感情也隨之而被沖淡,甚至懷疑這個人對自己人生的參與,這是多麼的不孝 – 像是在背叛最親之人,卻又無法不承認這種麻木疲憊的情感。即或人類的進化是要令我們學會放下悲傷,繼續往前邁向美好將來,這份內疚,又該如何解開。

我們都是正常人,對於自己質疑自己的記憶,尚且感到迷惘,更何況那些失去記憶的人。有朋友認識一個患有腦退化的老人家,她說每次聊天都是重複著相同的話題,而且會不斷問她是誰、她在哪兒、某人在哪兒,然後把她認作某人… 我無法想像有一天自己會認不得自己的親人,記不起他們的臉孔,想不起跟他們做過的事、說過的話、走過的路。本以為記憶是每個人在這世上最珍貴的資產,失去記憶就好像失去靈魂一般;但這些老人家臉上的笑容卻帶出另一番道理:當下的經歷也能是快樂的根源。

心理學家說,每次記憶的提取都是一次重塑。何必過份執著於記憶的真實,有時候有些東西,也不是時間能夠挽留的。或許,相信每個經歷都是人生的一塊拼圖,這便夠了。

文:華

圖:Isabelle

Comentários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Follow Us
  • Facebook Long Shadow
  • Twitter Long Shadow
  • SoundCloud Long Shadow
Search By Tags
Unknown Track - Unknown Artist
00:00 / 00:00
  • Facebook Social Icon
  • Instagram Social Icon
Unknown Track - Unknown Artist
00:00 / 00:00
Unknown Track - Unknown Artist
00:00 / 00:00
bottom of page